戏曲情结 精神写真——大型现代戏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观后

来源:榆林日报 时间:2023-09-20 09:29:55 编辑:郝莉娜

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演出现场


二人台是流传于内蒙古、陕西、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的地方戏曲,语言自然质朴、通俗易懂,音乐明快活泼、易传易唱。这一地方剧种,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发掘、整理、传承、创新,散发着泥土的芳香、戏曲的魅力。

府谷县二人台艺术研究院的原创戏曲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(康世进、温永开编剧,贺琳、贾军导演,苏培峰、党宏岩作曲),讲述的是民国二十六年秋末,“苏家班”班主苏正茂的千金苏小莲,请来文化青年丁树文对“苏家班”进行改革创新,一时间“苏家班”冲突四起。坚持戏曲创新的丁树文赴晋慰问马占山部队,不幸牺牲,成为照亮“苏家班”前行的精神火炬。

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把民间艺人对“二人台”的挚爱和坚守展现得淋漓尽致和生动活泼,而这种挚爱和坚守源于这块土壤的厚重和人文的丰富。该剧不只是原始材料的搜集,而是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实验精神,更有深度的思考和艺术的阐释。

人物的塑造始终是戏剧创作的中心任务。对立人物之间双方力量的充足和强大,才能构成复杂和多元的思想冲突,站在丁树文对立面的海红子,这个人物有旧恨新仇,戏剧矛盾才得以充分展开。该剧中口头成语和市井俚语的台词也极具传统戏之特点,全剧的唱词诗韵规整、格调高雅,起承有矩、转合有规,加之特色鲜明的唱腔和曲牌渗透,悦耳动听、感人至深。

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从戏剧美学的角度加以审视,突出了戏写戏、戏演戏、戏套戏和戏中戏的戏剧空间和形态,其特点有:一是使用二人台的戏曲样式来写二人台艺人的生活状况和艺术情操;二是从坐唱到风搅雪到歌舞的艺术样式过程,展示二人台发生和发展的历史;三是在艺术思想和观念创新上,展开人物爱情和命运的博弈;四是戏里有戏的二人台和二人台艺人,不仅是精神层面的传承和革新,更重要的是传统艺人们和丁树文之间,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走向方面的矛盾冲突。

如果说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的造型、舞蹈和构图是画,那么语言和唱腔就是诗。苏正茂要把女儿许给海红子,苏小莲执意喜欢丁树文。戏剧艺术是期待的艺术,观众期待着苏小莲和丁树文的重逢,但丁树文牺牲在战场,编剧就是通过人物关系和使命担当写出了爱情悲剧。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对突破时空局限的戏剧形式,也有了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探索,烽火台假定性的戏剧场景,生离死别的苏小莲和丁树文缠绵悱恻,歌颂和赞美了如泣如诉的青春爱情,更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。

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,也在舞台上大放光彩。剧本侧面描写了革命英雄马占山,活灵活现,个性十足,非常生动感人。丁树文从社会底层和广大群众中走来,他接地气,可亲可敬可信可爱,丁树文为民族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,他也是英雄,也是气壮山河、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和大丈夫。

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在舞台美术艺术上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实践,冲破了镜面舞台的局限和窠臼。舞台时空的变化、气氛、色彩、意境,情景交融、色彩斑斓、虚实相生。“出将”和“入相”的幕布,两侧门墙的舞台语言,不仅是“苏家班”生存道场,也是旧时代的符号。为了演员经常从台口上场,真正地打破了第四堵墙,取得了更大的表演空间的自由化,足见导演之艺术功底和创造能力。

作为一家地方基层院团,府谷二人台研究院排演这部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,可以说非常成功。真实的题材内容,角色强烈奇特的美丑对比,表演的天然朴实,唱腔中的府谷方言风趣诙谐,外部冲突和内在矛盾,载歌载舞的场面视觉,将本来很普通的生活,表现得非常生动和有趣。

从耳熟能详的《打樱桃》和《五哥放羊》,到今天这部大型现代戏《魂铸“二人台”》,开掘、收集、整理、加工二人台这一艺术珍品,真是极具当代价值,它像一首歌,不仅让观众听懂了府谷二人台,也让人听懂了非遗传承的魅力与不易。

鲁源

热点推荐